马说  (12分)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

马说  (12分)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之不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B. 一食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  见 : 通“ 现 ”    D. 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伯乐不常有      以衾拥覆,久乃和

B.  虽有千里能      祇辱于奴隶人

C.  策之不其道      不千里称也

D.  骈死槽枥之间    每假借藏书之家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B.鸣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

5.填空: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3分)

 

答案

 

1.D 

2.B

3.D

4.D

5.伯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解析:略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 A.SO2与O2   
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 A.SO2与O2         B.NO与O2 C.O2与N2                            D.NO2与O2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在人体细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在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中,有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糖类)。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
2004年11月12日为著名的宗教领袖、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法特
2004年11月12日为著名的宗教领袖、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法特举行了隆重葬礼。所在地的矛盾是(    ) A、巴以冲突       B、车臣问题       C
从四男三女中选出一部分人,组成一个有男有女的小组,规
从四男三女中选出一部分人,组成一个有男有女的小组,规定小组中男的数目为偶数,女的数目为奇数,不同的组织方法共有多少种?
如果正六棱锥侧面的顶角等于侧棱和锥底平面所成的角,那
如果正六棱锥侧面的顶角等于侧棱和锥底平面所成的角,那么这个角的值等于        。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2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3、作地势,高下九则。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此则寡人之
When and why he came here ______yet..    A. is not known         
When and why he came here ______yet..    A. is not known                B. are not known    C. has not known             D. have not been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