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梁惠娣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梁惠娣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8.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分)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20.第⑦节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2分)

                                                                        

21.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B.第⑤节以动衬静,用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踱步与发出的声音来衬托当时的宁静。

C.①④⑥节引用古诗,增加了文学情味与阅读美感,同时暗示了思乡皆因读诗。

D.第⑥节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用“滴滴答答”、“叽叽”等拟声词来增强画面感。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回答问题。(5分)

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1)上则材料选自名著《        》,读完这本名著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个表达鲜明观点的句子为该名著作书评。书评:                       3分)

(2) 本文与材料都写到了外祖母,本文中的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而材料中的外祖母除此以外还是一个         的人。(2分)

三(50分)

答案

18.3分)“我”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找燕巢;“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每点1分)

19.4分)1)(2分)(2分)“紧紧”写出了外祖母手握葵扇的状态,“轻轻”和“紧紧”形成对比,写出了外祖母不想惊扰睡觉中的“我”,也突出了外祖母的细心和当时安静祥和的氛围。(如只从“叠词”的音韵美的角度赏析最多得1分)(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点”、“屋檐”分别比作“多情女子的巧手”和“古琴”,生动地写出了雨打屋檐所产生的动听声音,表达了作者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享受之情。

20.(2分)在异乡的城市里没有屋檐;屋檐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美好的光阴。(言之成理即可)

21.3分)C

22.(5分)(1)(3分)童年(1分)示例一:爱心能让一个人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

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示例二:顺境中要善于利用,逆境中要百折不挠。示例三:在苦

难中才能变得坚强。(2分)(答案必须是一句正确、鲜明的观点。)(2)(2分)慈爱

(或“细心”)  宽容(或“幽默”,如写“宽容但不庇护”、“保护孩子自尊”、“幽默自嘲”等也可)(每处1分)

相关题目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2015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2015年,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涉及环境保护、社会保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巡逻艇在A处发现在北偏东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巡逻艇在A处发现在北偏东距A处8处有一走私船,正沿东偏南的方向以12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我岸行驶,巡逻艇立即以海
一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I’d love to,but I can’t.I _________my
一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I’d love to,but I can’t.I _________my baby. A.look at           B.am looking at           C.am looking after         D.loo
AB是离子化合物,其中A离子和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
AB是离子化合物,其中A离子和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比B少4个,而次外层电子数则A是比B多6个,则该离子化合物可以是 A.
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Home, sweet homeIt was December 22. The bitter wind swept the countless snowflak
Home, sweet homeIt was December 22. The bitter wind swept the countless snowflakes across my front yard. My dad was there sweeping the 1. His nose was red as a cherry. With every breath he took, a whi
(2012·沈阳四校联考)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
(2012·沈阳四校联考)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
填空。(5分)(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大卡的小说《    ①
填空。(5分)(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大卡的小说《    ①    》叙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2)中国现代作家    ②    创作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