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本诗是作者宰相(661— 663)任上所作。②“广川”指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

20.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1.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6分)

答案

20.(5分)①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2分)②动静结合,静中有动,以动显静,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2分)③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1分)

21.(6分)①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分)②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2分)③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2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诗歌中的主要景物例如,夜、虫、窗纱;再抓住描写这些景物的词,如“春气暖”“新透”“绿”,描绘出其画面,然后体会春夜清新静谧的意境。月夜静谧,是静景,虫声萌动,是动景,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春回大地的美好。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前首“鹊飞山月曙”对景物的描写,由“鹊”“曙”可得出曙光已见,鹊飞报喜的景象,结合着注释可知,表现出了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也表现出了作者执政治世的气魄。刘诗则通过对月色、春夜、虫声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清新静谧的意境,由此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使芽轴不断伸长的结构是__________,使枝条再分枝杈应采取的
使芽轴不断伸长的结构是__________,使枝条再分枝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下图为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示
下图为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图中①过程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 ,作用的结果是获得      
化简的结果是         .(原创) 
化简的结果是         .(原创) 
同学们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了4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
同学们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了4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在下表中.(1)第四种液体(酱油)和小桶的总重如
如图所示,灯泡和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己知电
如图所示,灯泡和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己知电阻的阻值为R,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则灯泡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是A.UIt              
 椭圆+=1的两焦点为F1、F2,一直线过F1交椭圆于P、Q,则△
 椭圆+=1的两焦点为F1、F2,一直线过F1交椭圆于P、Q,则△PQF2的周长为________.
已知角的终边过点. (I)求的值; (II)求式子的值。
已知角的终边过点. (I)求的值; (II)求式子的值。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赝品(yàn)      禅让(chán)     粳米(jīng)       龋齿(qǔ) B.发酵(jiào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