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统治者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据材料三,宋太祖是如何认识“外忧”与“内患”的?这种认识对以后宋朝统治者处理“外忧”产生过什么结果?

(3)材料二、四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如何?扼要说明你的看法。

答案

(1)藩镇割据问题。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设通判牵制;实行更戍法;设转运使理财;收回地方司法权。

(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答“边事可预防,内患深可惧”也可)。出现了“澶渊之盟”(答“宋夏议和、宋金议和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亦可)。

(3)材料二认为北宋初期的改革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四认为它使地方兵弱财困,终于导致靖康之役的溃败。看法: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但是,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地方兵弱财困,无力抵抗辽、西夏、金的进攻,这些都是形成北宋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关题目

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A.夏朝到周
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A.夏朝到周朝我国的人口重心均分布在黄土高原 B.东汉末年,南方的居民开始陆续北迁 C.北宋末年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
.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
.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 取相反数    ×2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氧为32g          B. 摩尔是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氧为32g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 .44gCO2的体积为22.4L   D .2mol/L的BaCl2溶液中含Cl-的个数为2.408×1024 
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
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1 000。已知该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则平均每个铜蓝蛋白质分子中的铜原子数为(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________;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第一”有很多雅称,选出下面句子用词不够得体的一项(
 “第一”有很多雅称,选出下面句子用词不够得体的一项()(2分) A.《红高粱》这部影片由著名演员巩利领衔主演。 B.他学习很勤奋,期末考试
如图所示,⊙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E
如图所示,⊙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CE .若AB=8,CD=2,则CE的长为 A.                B.                 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