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实验装置如图:示意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

有下列实验装置如图:


示意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形管,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是装有酚酞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适当浓度的盐酸,产生氢气。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PGN0035B.TXT/PGN>____。

(2)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____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____。

(3)写出B、D中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中_______________

D中________________

(4)C中所盛干燥剂的名称是____;该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

答案

(1)在A中放入少量水,使水面刚浸没长颈漏斗下端,打开旋塞a,在烧瓶B底部稍加热,若在A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E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

(2)检验氢气纯度;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H2,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没有尖锐的爆鸣声,表示H2纯度合格,可以点燃或收集。

(4)C中:碱石灰;吸收气体中少量水蒸气和盐酸酸雾。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氢气纯度的检验及NH3的合成等知识。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检验装置气密性时习惯于用手捂热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并将此实验中使用的还原铁粉误当成是反应物,从而造成错误的判断。题中给出进入E中的气体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气体溶于水应显碱性,因而排除了H2或O2的可能性;再根据B中H2燃烧时消耗掉O2,剩余的则是</PGN0087B.TXT/PGN>N2。其连同生成的H2经干燥剂干燥后在反应器D中在还原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据此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相关题目

Food safety is ________ important, so the government spares no efforts to preven
Food safety is ________ important, so the government spares no efforts to prevent food pollution.A. strongly                       B. reasonably C. highly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全国将有10个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江苏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八市20所中小
在图9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不变,电压表量程0~3伏、电
在图9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不变,电压表量程0~3伏、电流表量程0~0.6安,定值电阻R1=20欧,滑动变阻器标有“15Ω 2A”字样。闭合电键。求:①电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2-溴丙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2-溴丙烷制2-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
In autumn of 1935,when I was a young man, I was traveling in the north of India
In autumn of 1935,when I was a young man, I was traveling in the north of Indian. One evening, after hunting in the forest all day, I was returning to the place which I had put up my tent. It was g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大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     )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     )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前三者之和
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A.宋金和议
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A.宋金和议        B.宋辽和议          C.宋夏和议        D.金灭辽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