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7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所蹲伏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性                  皆出于此乎?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          青出于蓝青于蓝

D.而行不失                  不拘

1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唐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2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3分)

答案

16.D

17.C

18.A

19.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0.(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不会停止吧!

【解析】

16.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D项,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C表转折。A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 ;B代词/表猜测的语气,大概;D介词,在/表被动。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怜0.5分,命0.5分,大意1分;(2)其1分,已1分,大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相关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土流波 吴克敬 原来以为,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土流波 吴克敬 原来以为,黄土是凝固不动的,是亘古不变的,却突然有了一次俯瞰的机会,才发现黄土是流动的,像浩
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
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            、心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            、心理上和            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包含两类人才、两种模式:一是技术技能
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包含两类人才、两种模式:一是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术型人才高考,即现行的高考,两种模式分开进行
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 的阻值为20
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 的阻值为2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 A1 的示数为0.3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 0.2 安。求:(1) 电源电压 U。(2)
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
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早  梅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早  梅         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