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高帝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粗兵30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女翁主(诸王之女)为单于阏氏(妻子),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摘自《汉书》
材料2 (唐中宗诏曰)朕之小女,长自宫围,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
始允诚沂更新和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送于郊。
——摘自《唐大诏全集》
材料3 夏五月,亮渡沪,进征益州,生虏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获对曰:“恨不相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作,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不为悉矣”。秋,遂平四郡。
——摘自《华阳国志》
材料4 贞现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请发言讨击,”大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必欲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摘自《贞现政委》
回答:
(1)材料1、2采取的相同政策是什么?其背景又有何不同?
(2)材料3采取了什么政策?其依据是什么?
(3)材料4不讨伐林邑的观点是什么?借鉴了什么历史经验?
(4)依据材料3、4,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