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13)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你早已被沉重的身体击垮了,眼皮浮肿,头疼欲裂,除了赶紧找地儿睡一觉,你啥也不想,一秒也不愿多呆……    

 ⑭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像升国旗一样准时,规定时分、规定地点、规定程序。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早就被导游、门票和游览图计算好了的。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有点失真,有人工痕迹,且谋划太久,准备得太充分,有主题先行的味道,像租来的、买来的,机器复制的VCD……     

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16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17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打着呼噜。

19与副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20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答案

16文章的首段一般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这篇文章以一封书信开头,而且书信的内容还很特别,这样就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7例如: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有体量,有动感。

18句中的绊倒原指摔倒,在这里指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第句的呼噜一词,原指人的沉睡,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在这里指人生活的无聊、麻木。

19与副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从这句话来看,作者是想从名人的生活态度,转而写普通人的生活态度,用这句话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第12段开始写普通人的生活态度的,故应放在第1112段之间。

20因为题干中要求不同于作者的启示,那么就不能从文中提取观点,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抓住日出短暂这一特点展开即可.例如: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

【解析】

16试题分析:注意分析书信的内容,然后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引出话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17试题分析:注意列举事例,然后分析特别之处。注意一些手法的运用。

18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19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本句话的内容,然后看语段的内容,此句话和哪个段落联系紧密。

20试题分析: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点释放一初速
如图所示,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从A运动到B.则(     ) A.电场强度的方向向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耸人听闻的药家鑫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耸人听闻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律教育。 B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ont-size:10.5pt;}(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ont-size:10.5pt;}(09吉林市一检)Ⅰ(8分)德国科学家豪森是2008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的研究证
Bryan、Olga、Scott、Anna、和David正在进行一项“企业家成功秘诀
Bryan、Olga、Scott、Anna、和David正在进行一项“企业家成功秘诀调查”。他们将采访几位企业家,第61-65题是他们拟定的采访话题。阅读下面刊登在Entreprene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的含量相
“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副纪念联
“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      ,他的原名叫         。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漫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漫画拟个题目:    (2)点明漫画的寓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