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11.下列对文中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13翻译下列句子

1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

10D

11C

12D

13

1)我在一开始生活贫困的时候,常常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在划分财富利益的时候总是多占好处,但鲍叔牙不认为我的行为贪婪,是因为他知道我很贫穷。

2)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别荆轲

5)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6)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事故发生。

【解析】

10

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C应该是“位于卿之下.士之上”。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D以鲍叔牙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之“贤”已经掩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关题目

         单词拼写(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61.Dea
         单词拼写(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61.Dear Rosemary, thanks for your letter, which took a _____________(两个星期) to arrive. 62.When I was teaching the boys,
如图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右图哪一省区
如图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右图哪一省区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
26.Younger adults who get either little sleep or a lot of it ________ see a grea
26.Younger adults who get either little sleep or a lot of it ________ see a greater expansion in their waistlines over time. A. may        B. must         D. need        D. Shall
(多选)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
(多选)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  (    )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  (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渤
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
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 A.若A、B与平
“1992年……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
“1992年……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