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簸,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
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优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
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荼去了。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马头琴的黄昏”这个标题的理解。(4分)
答:
16. 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答:
17. 在作者笔下,(1)大草原具有哪些特点?(2)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6分)
答:
18.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这句话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
15【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一语双关)(2分)。既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草原的黄昏景色,又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2分)。
【思路点拨】标题含意与用意答题注意事项:①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②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③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④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⑤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1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对比(4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2分)。
【思路点拨】景物描写的作用,从思想内容上考虑。①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②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③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④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⑤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在致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章的开头。②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③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17【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⑴大草原的特点:①宽广;②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③美丽⑵琴声的特点:①具有形象性(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②粗犷而悠扬,豪放而恬润,有节奏,震撼人心;③迸发着情感、力量、向往;④自由而欢快。(每点1分,答对6点满分)
解析:结合题干,联系全文,确定答题区域,分点筛选概括。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 、两个观念 、 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18【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是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或: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2分)。主人公巴音图老阿爸就是一位充分享受生命的人。他的琴声不仅驱散了草原黄昏悲伤的气氛,让人尽情享受了草原的美丽;而且充分展示了他顽强的生命、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让身边的人都受到感染和鼓舞。(4分)。
解析: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结合开头段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回答,要结合文本。(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