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的密度,15N标记的比例表示为_________。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两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_________。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_________。

答案

(1)14N和15N(2)1/8中,7/8轻(3)1/2重,1/2轻(4)半保留复制


解析:

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到第二代形成22=4个DNA,其中两个各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为14N,另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4N;以后各代中含有一条15N链、一条14N链的DNA分子始终为2个(来自于同一个亲代DNA),其余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全含15N的DNA分子比纯含14N的DNA分子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试验中,含15N的DNA分子均位于试管下部,而含14N的DNA分子应位于试管中较靠上的位置。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位置应后于前两者之间,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此可知,(1)中带(DNA)含有氮元素为两种:14N和15N;(2)第四代中由一个亲代DNA分子产生的子代DNA数为24=16个,一条链为14N,一条链为15N的DNA分子为2个,占总数的1/8,位于梯度离心分离的中带,其余DNA分子含14N,有14个,占7/8,位于轻带;(3)将第一代DNA链(一条含15N,一条含14N)氢键断裂后(两链分开)测定密度,应含的一半链在轻带,一半含的链在重带。

相关题目

一辗机包括两个滚子,半径均为R=50cm,以相反的方向匀速旋
一辗机包括两个滚子,半径均为R=50cm,以相反的方向匀速旋转,如图6所示,滚子间的距离a=0.5cm,若滚子与热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试求钢板的厚度
The sunlight came in _____ the windows in the roof and lit up the room. A. thro
The sunlight came in _____ the windows in the roof and lit up the room. A. through      B. across C. on      D. over
—— Can I help you?—— Well, I’m afraid the box is___heavy for you
—— Can I help you?—— Well, I’m afraid the box is___heavy for you,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A. so     B. much     C. very     D. too
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
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
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图甲为图乙
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S、P是该直线上相距1.2m的两个质点,
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S、P是该直线上相距1.2m的两个质点,从波刚好到达其中某一点时开始计时,已知4s内S点完成8次全振动,P点完成10次全振动,则该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是(  )     A.“一边倒”        
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最简便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最简便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