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1分)“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1分)“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

(2)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1分)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1分)

(3)核心精神:爱国。(1分)不中肯。(1分)原因: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4分)

(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1分)

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

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分)


解析:

相关题目

17.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
17.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
We don’t doubt ________ our team will win because we are the best. A. whether
We don’t doubt ________ our team will win because we are the best. A. whether      B. that         C. how         D. why
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
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
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记录,
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记录,该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碘液检验 1淀粉糊 + 唾液37℃不变蓝 2淀
如图1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
如图1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下列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点火后加速
下列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点火后加速上升的火箭     B.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   C.沿滑梯匀速下滑的小孩    D.在竖直平
2009年10月26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2009年10月26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华谊兄弟传媒公司是这样一种企业法人:(  ) ①它可以通过发行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