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阳关月 扬之水 从敦煌城里坐了开往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阳关月

扬之水

从敦煌城里坐了开往南湖的最后一班车,到阳关下车,已是薄暮时分。汽车在阳关并没有站点,招呼了司机,才在这停了下来。看着汽车呼啸而去,消失在伸向天边的公路上,好像一下子被孤零零抛在旷野中——大漠黄昏,好有几分凄凉。

缘着沙滩,有路没路地往前走。滩上遍生着罗布麻和骆驼草。可爱的是一泓清水流泻其间。四野无人,只觉得那斜斜的残阳,比我脚步更快,一点点遑急地退下去。

此处阳关故址是1974年才确定的,于是有了一块标明身份的碑,成为一个已无阳关的阳关——不过是墩墩山一个汉代的烽燧。在墩墩山周围绕行,烽燧下面的坡地,猛踏一脚下去,空空有声,里面正不知埋藏了何等的秘密。山前的茫茫砂碛,被称作古董滩。据说阳关故址的确定,便是依据滩上发现的大量历史遗物。如今这里仍有不少陶片之类的古物遗存。

距这里95公里,是党水之源的雪山——阿尔金山。在阳关故址碑前极目四望,方圆百里旷无人迹,天地间除几只苍蝇嗡嗡飞着,再听不到别的声音。无名氏的《瓜沙道中》诗这样写道:“阳关古道接大荒,官杨零落不成行。阴沉日色连云白,暗淡风沙入寒黄。鸿觅稻粱衔矢石,人拼骨肉战冰霜。唐蕃汉垒今何在,秦月依依照古疆。”回味诗句,立在空旷中,仍能体味那萧萧的悲凉。暮色四合,视野中只有墩墩山的烽燧兀立在高阜上,守候着一片静寂,天边的最后一抹绛紫,渐渐转作深蓝,一点一点地,黑定了。

想起一个红柳娃的故事:茫茫大漠的红柳树间,有一尺来高的小人叫红柳娃。捉到他,会哀哀叩头求告,放他走,则跑出一段路又折回身,仍是遥遥地叩首。屡奔屡止,直至追不及。这很像是幻觉,而人在极度寂寞中,是会产生幻觉的。

不过,上溯两千年,这里何尝寂寞呢。阳关以南是玉门,那时车辚辚马萧萧,使者、商人,冠盖相望,不绝于道。金戈铁马,汉军挥师西向,更是屡屡打破旷野中的寂寞,那正是汉武帝的辉煌业绩之一。

在汉武帝当政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巩固了;朝纲制度模式化了;儒术正式纳入政治轨道了;疆域的开辟也达于空前。他雄才大略,号令天下,统帅一切,举全国之力不容置疑地建立他所要的非常之功。但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一致。蓬莱银阙、露溥金掌的求仙生涯不必说,就是开西域击匈奴,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讥。只是,仍然要说他是伟大的。不仅在于他有能力成就他的功业,也同样在于他有能力破坏自己的功业。因为他的伟大永远与权力联系在一起,晚年他发布了“轮台罪己之诏”,纠正了方针大政上的失误,但连这种自我批评,也只能用权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伟人的时代,常常是伟人一个人的时代。

辉煌的、悲壮的、惨惨戚戚的历史,都融化在古董滩上,又被日精月华铸为荒寂的、苍凉的一片。这一片辽远的寂静,没有虫声鸟语,此刻连苍蝇的嗡嗡声也早消逝了。“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这是王充的求实精神。但所谓知今,也只能知一己目之所及的今;知古,也只能知一己目之所及的古——这“所及”要受多少限制!

天黑很久,渐渐的,才有星星露出来。从坐着的方向看去,北斗星的勺正对着墩墩山的烽燧。只是,怎么不见“秦月依依”呢?那独与大漠、云天相往来的冷寂的月!

“满天星的,没有月亮喽。”守关的老吴说道。不觉憬然而悟。是不是满天星斗的夜空,就一定见不到月亮?那么明月高悬的时候,还能见到星光灿烂吗?

夜宿小屋。从窗帘遮不到的地方,仍能见到一小片天,一小片缀满了星星的天。

阳关今夜,没有月。

(选自《现代散文名家名作选》,有删改)

3.文中今日阳关和古代阳关各有什么特点?采用古今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6分)

4. 第四段文字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5.分析文中“伟人的时代,常常是伟人一个人的时代”这句话的含义。(4分)

6.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以“阳关月”为题的意图。(6分)

答案

3.今日阳关:四野无人,唯存烽燧,寂静荒凉。古代阳关:车马喧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突出阳关沧桑变化,引发联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评分建议:6分。第一问4分,每点2分。第二问2分

4.引用古诗,叙写阳关景色,突出其地理气候特点。衬托,以苍蝇嗡嗡声反衬阳关的寂静。拟人,“烽燧”守候着静寂,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评分建议:4分,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2点即可。

5.伟人号令天下,掌控整个时代;建非常之功,使国家强盛;但伟人也会破坏自己的功业;甚至利用权力纠正失误。      

评分建议:4分,每点1分。

6.(1)突出文章主体内容,深化主旨。(2)以之为线索,将所见所闻所思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有机整体。(3)“阳关月”是古老意象,内涵丰富,便于融古今于一炉,增加诗意氛围。(4)“阳关月”照古照今,便于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物象的鉴赏能力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第一问可根据文中描写今日阳关和古代阳关的关键词或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描述性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修饰性的词语直接提取。第二问,可结合着表现手法的基本作用,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根据前五段内容中的“四野无人”“不过是墩墩山一个汉代的烽燧”“暮色四合,视野中只有墩墩山的烽燧兀立在高阜上,守候着一片静寂”概括今日阳关;由后文“车马喧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提炼性的概括。第二问要结合着对比的一般性作用,根据古今阳关的变化和作者写作意图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语段特色的能力。可从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角度赏析。例如,“方圆百里旷无人迹,天地间除几只苍蝇嗡嗡飞着,再听不到别的声音。”可从衬托的角度答题;引用“无名氏的《瓜沙道中》诗”对阳关景物特点的描写;“守候着一片静寂,天边的最后一抹绛紫,”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等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此题可联系这句话所在的语段,抓住关键句“他雄才大略,号令天下,统帅一切,举全国之力不容置疑地建立他所要的非常之功。”“不仅在于他有能力成就他的功业,也同样在于他有能力破坏自己的功业。因为他的伟大永远与权力联系在一起,”提炼性的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作者以“阳关月”为题,应从突出文章主旨、线索作用、诗意氛围、吸引读者思考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已知:关于 x的方程 x2 - 4mx+4m2 - 1=0. (1)不解方程,判
已知:关于 x的方程 x2 - 4mx+4m2 - 1=0. (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2)若 △ ABC为等腰三角形, BC=5,另外两条边是方程的根,求此三
通货膨胀 A.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B.使老百姓手中的钱
通货膨胀 A.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B.使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值钱了 C.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势必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
计算=______________。
计算=______________。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
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 N(NO2)3,如
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 N(NO2)3,如图:。已知该分子中 N-N-N 键角都是 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质点的运
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    A.沿单方向做直线运动       B.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
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
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 A.-Y kJ/mol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