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合  欢  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2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

D.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5.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6)

                                                                                         

26.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

                                                                                         

27.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

                                                                                         

答案

【答案】

24AD

25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2分)

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2分)

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2分)

26

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爱的执着和无私。(2分)

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和恒久。(2分)

27.想表现的是:母爱是普遍的 母爱又是独特的(2分)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2分) 含而不露,韵味悠长(2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A项说法错误。母亲说这话时还没有发现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D项母亲认为是个好兆头一方面是为合欢树高兴,另一方面也对生活,特别是对充满了新的信心;不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语句理解和作用的综合考查,应该结合全文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分析其作用,尤其是它的内容作用,用于突出人物形象。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答案应该在比较不同点的基础上概括得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7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章结尾部分的考查,文章的结尾往往起到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以拟想的独特方式结束,又给人以言虽尽而无穷之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下面列举了一些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a.刀用久了磨一磨再
下面列举了一些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a.刀用久了磨一磨再用;b.刀的把柄一般都得较粗大一些;c.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须换机油;d.在乒乓球比赛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现像的大小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现像的大小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
【2009・茂名】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2009・茂名】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使用降温法可使M从饱和的水溶液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丙烷比丁烷沸点高C.乙醇的沸点远高于丙烷,碳原子数较多的醇水溶性较低D.90%(体
木块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部,所做运动为匀加速直
木块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部,所做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开始下滑的前3 s和最后3 s中,木块的位移分别为1.8 m和4.2 m.则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第一节   单词拼写 66 The island is         (分成) into three
第一节   单词拼写 66 The island is         (分成) into three parts. 67 Tom is             (不愿意) to give me a hand. 68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 you’ll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属于化学致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C.水分减少的细胞是衰老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