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l~14题。(22分)俯向大地的身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l14题。(22分)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

色的包巾,右手握看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看土地的血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选自《散文》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1.结合文意,说说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3分)

答:                                                                  

    2)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3分)

    答:                                                                  

12.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中的景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6分)

 答:                                                                          

                                                                              

14.本文采用多种描写于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曲种手法,对刻画人物的效果作简单探究。(6分)

答:                                                                          

                                                                               

答案

11.(1)把母亲比作一座丰富的矿藏,既说明自己很少写母亲是因为担心写不好,也突出了母亲的朴实深厚。(意思对即可,3分)

2)以唯一最后来突出母亲的惜粮如命,赞美了母亲的节俭,不忘本。(意思对即可,3分)

12.完成收割后的田野宁静、优美。(2分)以此烘托母亲艰难翻地、捡拾残粮的劳动形象。  2分)

13.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前文;(3分)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深爱和赞美。(3分)

14.答案示例:(1)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

2)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二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惜粮如命的母亲。

3)通过细节描写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落下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以后却站不起来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认真细心和翻地、捡拾的辛劳。

4)通过外貌描写生动表现。第三段中青衣青裤、扎着黑色的包巾、粘满了泥土的膝盖,第五段中母亲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都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纯朴,辛劳。(指出描写手法1分,效果探究2分。每种手法3分,共6分)

相关题目

成立,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     A.        
成立,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
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物质转运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 A.氧气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缅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M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        性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        性、___     性的特点,其催化作用需要        条件。
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为50N的箱子,沿楼
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为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课室,从一楼到课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做的
---When did Kate’s grandma die?    ---While the doctors______ on her.    A
---When did Kate’s grandma die?    ---While the doctors______ on her.    A. are operating   B. were operating   C. operate   D. operated
Two of the hardest things to accomplish in this world are to acquire wealth by
Two of the hardest things to accomplish in this world are to acquire wealth by honest effort and, having gained it, to learn how to use it properly. Recently I walked into the locker room of a rath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