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有删改)

5.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价值表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显示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7.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

8.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答案

5.AE

6.D

7.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

8.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凡·高的名画《星夜》给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以精神关怀和情感的慰藉,表现了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解析】

5.试题分析:可根据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表述不正确,由原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可知,B项过于绝对化。C项,“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表述不正确,属于强加因果。D项,“只有…才…”表述错误,答题区间在第四段,原文是“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所以选AE。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可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找出与原文细微的差别。A项,“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不符合文意,过于绝对化,原文是“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B项,“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表述不正确,答题区间在第三段,原文是“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C项,“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表述不正确,强加因果,原文是“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到答题区间最后一段,第一问可根据“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句概括出来即可。第二问,可根据“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答题时,先从文章中找到与这段话相符合的观点,如第三段“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第四段“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然后结合着这些观点,根据自己对凡·高的名画《星夜》的理解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Putin will run for president next March in an election that could open the wa
 Putin will run for president next March in an election that could open the way for him to stay in ______ for 12 more years.    A. power                    B. force      
                               D Even a child know
                               D Even a child knows that nodding(点头) the head means “Yes”. But some people will probably be puzzled when they first come to India.
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下
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甲乙两种非金属性质比较,有①甲比乙容易与氢气化合;②
甲乙两种非金属性质比较,有①甲比乙容易与氢气化合;②甲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较,甲比乙的强
仿写:茫茫人海,慢慢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
仿写:茫茫人海,慢慢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啊!相互就是相呼。(3分) 请你根据上
   Mr Green is from England. He and his wife (妻子) are teachers. They tea
   Mr Green is from England. He and his wife (妻子) are teachers. They teach English in Beijing. They have a boy and a girl. They are Jack and Mary. Jack is a student, but Mary is not. She is o
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02Pa          B、104Pa           C、106Pa         D、108Pa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0 ≤ x ≤ L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0 ≤ x ≤ L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右侧有一个以点(3L,0)为圆心、半径为L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M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