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乡台    范成大 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作者由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调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成都北面有望乡台。此诗作于入川赴任之时。这里用它为题,不一定实指其地。

(1)本诗是怎样以“望”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本诗围绕一个“望”字,写了过去、当前、未来三种情景。首句概括过去几个月的艰难行程,可以是“回望”过去的艰难行程;第二句写“行人”(诗人自己)立马山头,缓辔踟蹰的场面,含蓄表现诗人当时油然而生的特殊感触,可以说是“怅望”;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申述自己立马踟蹰的缘由,可以说是“遥望”,意味深长。

(2)、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这两句描述的情景是:诗人即将进入蜀川,再无崎岖之苦,但四周的高山,更加阻隔了与故乡的通路,连登高以望东吴(作者故乡苏州)之处也没有了,这就把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蜀川,指四川盆地,用“平似掌”来比喻,形象而贴切。诗人面对展现于眼前的蜀川,应是心情开朗,但到了川中,离乡越远,乡思越切,这种相反的心情,构成了此诗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基调,准确表现作者的感受。


解析: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
----_________ great progress you’re made ! Congratulations !         
----_________ great progress you’re made ! Congratulations !             ---- Thank you !          A.What     B. What a      C.How         D. How  a
阅读下列材料:1997年9月,江主席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申明
阅读下列材料:1997年9月,江主席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申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
如图,在△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AC边上的点,且∠APD
如图,在△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AC边上的点,且∠APD=∠B. (1)求证:AC·CD = CP·BP (2)若AB = 10,BC = 12,当PD//AB时,求BP的长。  
空间有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一电荷量为的质点(重力不计),
空间有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一电荷量为的质点(重力不计),在恒定拉力的作用下沿虚线由匀速运动到,如图所示.已知力和间夹角为, 间距离为,则 A.两点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A.添加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A.添加瘦肉精饲养的猪肉      B.用化工原料染色的馒头 C.用甲醛浸泡过的毛肚        D.加碳
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通过一半圆形的拱形桥顶端时,关于
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通过一半圆形的拱形桥顶端时,关于汽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向心力一定就是它所受的重力B、汽车受重力、支持力、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