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半支蜡烛 谢志强那天出差,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半支蜡烛
谢志强

  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

  房间内有三个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我看着电视,荧屏一闪一闪换着人物,很频繁。我略为轻松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断了电。楼外的灯光也消逝了。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叫。
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这是我进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
半支蜡烛,很细很圆,也很凉,它躺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清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捏着它。我没有火柴,捏着蜡烛,走出房门,能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口外边朦胧的夜色。走廊内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声、召唤声。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
于是,我想,迎面闪过一个身影。我说: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恐慌。我说我有蜡烛。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亮。她仿佛向人间呼吁。
我继续试探着朝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突然降临的黑暗。
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他说快点快点。一个中年男子粗犷的喉音。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像恋人美好深情的吻。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我看着他们并不陌生的陌生的脸,我也笑了。我没急于返回房间。这亮光属于众人,我不能独自享用。
她说:你倒有经验,出差还备着这玩意儿。
我说:我在抽屉里发现的——我可没先见之明。现在出差到哪里会没有电灯呢?在城市,蜡烛已成稀罕物了。
我持着蜡烛,缓缓地走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迎接光明的门,我十分乐意地接受里边的旅客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他们是在寻觅断电的瞬间失却或遗落的物件;找着了那物件,像重逢一样的欢欣,简直显出孩童的纯真。
我的心房也随着烛光一亮一亮闪动。这个旅馆这座城市不再陌生和恐惧——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地难免生出的感觉。
经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我到达了房间门口。又是意外,霍然灯火通明,荧屏又出现一个彩色的世界。走廊传来惊喜的声音,接着,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

(选自《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A.这篇小说借写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反映了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用“半截蜡烛”来审视人性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B.小说开头反复渲染“陌生”的感触,说明“我”在这座北方小城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内心孤独寂寞,难免生出陌生的感觉。

C.“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黑夜中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运用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苗”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温暖、抚慰与希望。

D.突然断电的情节安排巧妙而有深意:突然降临的黑暗虽然一时引起恐慌,但人们为找寻光亮,却能打破隔阂,消除戒备,以至相互帮助扶持。

E.“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通过神情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我”的感激和对蜡烛的喜爱。

(2)“半载蜡烛”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3)小说结尾写来电后大家纷纷“砰砰”关上门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

(4)这篇小说通过简单情节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微妙的心理,揭示了哪些微妙心理?由此你获得哪些启示?谈谈你的理解。(8)

答案

1)答A3分,答D2分,答B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是对主题分析,正确。B项“说明‘我’在……寂寞”牵强,用意应是说明人与人的距离远、冷漠。C项“夸张”错。D项对情节作用分析,正确。E项“表现……喜爱”错,应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警戒在这小小烛光下消溶了。)

2)①在结构上,“半截蜡烛”构成情节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紧凑;②在内容上,它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友爱。(每点3分)

3)①说明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的程度太大,需要有强烈的热情(真情、爱)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冷漠,给人深刻的反思;②结构上首尾照应,“我”又回到了城市的“陌生”之中。(每点3分)

4)揭示的微妙心理:①人的内心对陌生人往往有防备和警戒;②当黑暗来袭时,人们开始有共患难的意识,故而走近彼此,相互帮助、扶持。

  获得的启示:真情(或爱)一直存在,我们要做的只是点燃它,相互帮助中使人性的光辉复苏。(言之成理即可)。(心理4分,启示4分)

相关题目

(08上海12校第二次联考)有55.29g碳酸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08上海12校第二次联考)有55.29g碳酸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在40℃将其加入一定量的水中,碳酸钾和氯化钙刚好完全反应并得到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在
       a lot of people needed medical help, I decided to be a volunteer wo
       a lot of people needed medical help, I decided to be a volunteer worker. A.Know          B.Known           C.Knowing         D.To know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本,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真的猛士,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真的猛士,                ,                  。 ⑵诗人独具匠心地将柳树比喻成“新娘”,表
(08年东城区)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李
(08年东城区)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                       ,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生活中的物品,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各种塑料
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
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 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B.向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5,圆心距为7,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5,圆心距为7,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A)外离.(B)外切.(C)相交.(D)内切.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