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

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默而之(      )⑵不下问(      )⑶不亦乎(   

⑷不君子(     )⑸学而不       )⑹人不知而不    

⑺学而不思则罔(        ⑻思而不学则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温故而知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视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默而识之(    )(    )        ②学(    )(    )

③必有我师            不以三隅   )(   )(   

17.翻泽下列句子

①何有了我哉: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答案

1.⑴记。⑵以……为羞耻。⑶同“悦”,愉快。⑷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⑸满足。⑹恼恨、怨恨。⑺迷惑而无所得。⑻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承接⑷表转折⑸表承接

3.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⑵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相关题目

关于文化发展的规律,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
关于文化发展的规律,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将文化发展看作单线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机械进化;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文化发展的多元性
 How long do you suppose it is _______ he arrived here?    A. when    
 How long do you suppose it is _______ he arrived here?    A. when                         B. before                      C. after         
已知sinβ=m·sin(2α+β),求证:tan(α+β)=tanα.
已知sinβ=m·sin(2α+β),求证:tan(α+β)=tanα.
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C.υ(C)= 0.8 mol/(L・s)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
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
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电流为I的电子束。已知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请用性成熟的青蛙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说法。 (
安徽省天长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卷数学.d
安徽省天长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卷数学.doc   无内容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