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选自《晋书·列女》)

11.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      戚:忧愁      

B.太傅不得不尔      殆:危险

C.吾不于姊          谋:谋划,商量     

D.不父母忧患而已    遗:遗留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13.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子”指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坚决地推辞,文帝也不同意,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看了之后,认为锦被过于华丽,于是就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

1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答案

11.B

12.C

13.D

14.(1)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抓着太傅的手臂,将后事嘱托给了他,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计分点:“临崩”、“把”、“属以后事”的倒装结构、“朝士之耳”以及句意表达通顺)(2)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或目的)。(计分点:“会”、“纵恣”、“处下之道”、“志”以及句意表达通顺)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太傅殆不得不尔”中的“殆” 是“大概”的意思。选项中的解释错误。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这句话出自文中“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前文“不可知”“ 吾度之”可以推测,这里的“殆” 是“大概”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本题由前文“不可知”“ 吾度之”可以推测,这里的“殆” 是“大概”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正确断句为“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根据文段中虚词“也”“ 为”判定句读。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文段中虚词“也”“ 为”判定句读,再结合文意细细断开。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中“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错,原文最后一节说“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D项不是因“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而“认为锦被过于华丽”,而是习惯俭约,不喜欢太华丽;“反而覆之”应理解为是翻过来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4.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临崩” 临终的时候、“把” 抓着、“属以后事”的倒装结构;(2)“会” 钟会、“纵恣” 放纵、肆意妄为、“处下之道” 居于人下的作风、“志” 目的。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太子是要继承君王、宗庙和国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魏国恐怕就不会兴盛吧?”

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宣帝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跟从魏帝出城门的时候关闭了城门,曹爽的司马鲁芝率领府兵砍断门闩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去。辛敞很害怕,就问宪英说:“天子在城外,太傅就关闭了城门,人们说这将会不利国家,事情能够这样做吗?”宪英说:“有些事情恐怕我们不了解,但是根据我的估计,太傅大概是不得不这样。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抓着太傅的手臂,将后事嘱托给了他,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况且曹爽和太傅一起从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却大权独揽,这对王室来说就是不忠,从人道上来讲就是无理,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去出城营救了?”宪英说:“怎么能不去呢!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替人家执鞭服役却不为人家做事,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辛敞于是出城和大家一起去救曹爽了,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这件事,几乎失去了道义。”

后来钟会担任了镇西将军,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钟士季为什么到西边去?”羊祜说:“为了灭掉蜀国。”宪英说:“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等到钟会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请求让宪英的儿子羊琇任参军,宪英忧虑地说:“以前我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到我家了。”羊琇坚决向文帝请求不去任参军,文帝不允许。宪英对羊琇说:“去吧,一定要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钟会到了蜀地果然反叛了,而羊琇终于能够完好的回还。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事情,生活俭约,她泰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相关题目

如图,在正方体AC1中,(1)求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
如图,在正方体AC1中,(1)求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2)求A1B1与平面A1C1B所成的角.
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
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
KANDAHAR, Afghanistan–-- Afghans burned tires and chanted “Death to America
KANDAHAR, Afghanistan–-- Afghans burned tires and chanted “Death to America” after U.S troops fired Monday(April 12, 2010) on a civilian bus near Kandahar, killing four people and wounding more
写作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
写作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对家庭,对亲友,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叔本华说:“上帝给
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  
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    ) 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 B.将皇恩施于诸候王及其子弟,使
如图,若,,,CB=2cm,则DE等于(  )A.6cmB.8cmC.10cmD.12
如图,若,,,CB=2cm,则DE等于(  )A.6cmB.8cmC.10cmD.12cm
London―life for Cathy Hagner and her three children is set to permanent (不
London―life for Cathy Hagner and her three children is set to permanent (不大可能改变的).  Their  36  school day and her job as a lawyer’s assistant are busy enough.  37  Hagner al
“望梅止渴”说明了 ①.望梅确实可以止渴 ②. 望梅可以暂时
“望梅止渴”说明了 ①.望梅确实可以止渴 ②. 望梅可以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③. 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 ④. 这种做法完全是唯心主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