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5分)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 波 19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5)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 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要度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儿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酥,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才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着爱国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虽然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学上有新大陆般的发现,但他在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始终不渝,坚持探索。

E.尽管做出了最大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12.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一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国科学的屋檐下的?请举例表述(6分)

14.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不得不离去后,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案

【答案】

11CD

12这正照应了前面那位物理学教授关于他选学物理学的劝告,说明最初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并不突出。也为后面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了铺垫。正是由于他的坚持,普朗克才有了后来的成就。这样写起到反衬的作用,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和他不断探索的精神。

13一战中,在 亲人相继死去,家庭遭遇巨变之时,仍坚持科学研究。在德国科学研究陷入困境时,仍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并与他人创立德国科学临时学会, 积极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二战中,其他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时,他选择了留下,保护已支离破碎的德国科学研究。年老时,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不顾 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走向科学。

14 在国家多难时,普朗克选择留下,更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对国家和科学的负责态度,这值得我们学习。对国家负责,不一定非要走向战场,在战场之外的国家需要 的每一个场所,同样能表达爱国之情。要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为国家保护好仅有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爱国。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向上帝走去中的上帝,正是普朗克所信奉的科学,文章着力表现的正是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没有人性的矛盾。B项,作 者陈述这件事时并没有流露出可惜之情,而是要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E项,时间表述有误,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是1914年的事情,普 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是纳粹上台后的事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以肯定的态度来表述有关普朗克的选择的,他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受到讽刺,说明最初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并不突出,而后来普朗克提出了黑体 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说明他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化学家的讽刺正起到反衬的作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文章题目是守在科学的屋檐下,通篇都在讲述普朗克在一战、二战如此大的世界动荡面前对德国科学的坚守。理清文章的脉络后,分条表述即可。要注意的是,回答时要点要全,而且要把握准的范围。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紧扣文中相关内容,如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所得到的启示,然后结合文本,具体阐述理由。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针对患肝病的人,医生建议不宜吃的食物是           
针对患肝病的人,医生建议不宜吃的食物是                     (  )  A 、豆制品     B、面食类    C、肥肉    D、瘦肉
Sasha Obama, daughter of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swapped the comforts of
Sasha Obama, daughter of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swapped the comforts of the White House for   61   seafood restaurant. The 15-year-old   62  (take) a summer job serving food at the b
人体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人体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A.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调节内环境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北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
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铁钉易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 B.图2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C.图3中
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
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为纯合子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关系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分配
-Are you clear about the job of a policeman,Ben? -Yes,to keep people ____
-Are you clear about the job of a policeman,Ben? -Yes,to keep people ________ and the society in good order. A.busy   B.safe     C.lucky  D.healthy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