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加热白色固体和黑色粉末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化学方程式为 .如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 放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从“A”“B”“C”“D”“E”中选择),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管进.若需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需将气体通入盛有 的F装置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装置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水形成液封,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 现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装置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水形成液封,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现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答】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铁架台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故答案为:B 2KClO3
2KCl+3O2↑; 连续均匀(合理即可)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D CaCO3+2HCl=CaCl2+H2O+CO2↑
(4)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 澄清石灰水(或化学式) CO2+Ca(OH)2=Ca CO3↓+H2O
(5)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装置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水形成液封,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现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