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2分)
材料一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书》
(1)商鞅的言论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合理性?为什么?
材料二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
少。财匮
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2)材料二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表达了什么经济思想?
材料三 长安和7—8世纪的主要城市首先是贵族和官府的城市,那里的国家政权权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但开封(北宋东京)却提供了商业生活和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政权机构及其人员从这个时代起就与大部分是由平民组成的典型城市居民保持着直接接触,而经济发展高潮也突破了所有那些倾向于使城市保留其贵族特征的古老规则。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五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5)材料4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材料六 下表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情况。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 农产品手工业生产资料占96%,工业品占4% |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七 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7)材料七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八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贸易经济的大事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