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小题。
穷 鬼
莫泊桑(法)
15岁那年,在通往瓦维尔的大道上,他的腿被一辆大车碾碎。从那以后,他便架着两根拐子要饭为生。
他叫尼古拉·众圣,本是神甫在一条沟里捡着的弃婴。村里的面包房老板为了取乐,请他喝了几杯酒,害得他成了残废。
四十年来,他那残废身体在各家破屋里进进出出,人们早已感到厌烦。可是他呢,一点也不想走开,因为他并不认识别的地方。那些乡下人遇见他,常常高声问:“为什么你不到别的村子走走,老在这儿拐来拐去?”他总是一言不答走开,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对陌生世界模糊的恐惧。陌生的面孔,素不相识的人的斥骂和疑虑的眼光,大道上成对走着的宪兵,都叫他害怕。
当他远远望见阳光底下亮光闪闪的宪兵时,他的行动突然间变得特别敏捷,像猛兽躲藏时那样敏捷。他会从木拐上很快地出溜下来,跟一堆破烂布似的落在地下,把身子缩做一团,变得非常小,就好比缩在窝里的野兔紧挨着地皮趴着,那一身棕色的破衣服也跟土色不相上下,简直看不见他了。
他尽管生活在人群中,却在那些乡下人中间只引起一种冷酷的轻蔑和无可奈何的反感。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吊钟”,因为他在两根木棍当中摆来摆去,活像悬在木架中间的吊钟。
两天以来,他一点东西也没有下肚。农妇们一看到他,就老远地喊道:
“你还不走开,你这个下流东西!”
他于是架着木拐转过身去,走到旁边的人家,那里,他受到了同样的接待。
他走遍了圣底赖尔、瓦维尔和皮埃特,没有讨得一个小钱或一块面包皮。现在只有都诺勒一处希望了。可是他累得再也不能挪动。
不过他还是出发了。
那时正是十二月,寒风在田地里刮着,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呼啸着。低暗的天空里云块飞驰,匆匆地不知要奔向何方。他慢慢地走着,很费力地一先一后移动着两支拐棍,一面用留下的那条弯曲的腿支着身子,这条腿的下端还留着一只畸形的脚,裹着一块破布。
他奔波了三个钟头,居然看见村里的树木了,于是加快了动作。
他遇见的第一个乡下人,当他张嘴向他乞求时,这样回答他:
“你又来了,老主顾!我总也躲不开你了!”
“吊钟”只好走开。他挨门讨过去,大家都这样粗暴地对待他,任何东西也不给他就把他赶走,他还是挨家求乞了一遍。一个铜子也没有讨到手。
他只好到村外农庄去,疲倦得简直拿不起他的拐子。人们总是把他赶走。天气是这样一种又冷又愁惨的天气,人们遇到这种天气,心里便觉得凄凉,脾气变得容易激怒,心灵变得阴沉,既懒得伸手施舍东西,也懒得伸手援助别人。
等他走完了他所认识的几家人家,他便瘫倒在希盖老爹庭院外面一条长沟的角上。寒风横扫,一群黑母鸡从他身旁经过,时时刻刻用嘴啄起一粒或是一条人们看不见的虫。
“吊钟”先是心里什么也不想地看着它们,后来发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枯枝生火,把这些动物弄一只过来烤熟,一定很好吃。
他抄起了手边的一块石头,一下子就把离他最近的那只鸡打死了。他刚走到那个头上带着血迹的小黑东西旁,就觉得有人在背上重重地推了他一下,身子便跌翻在十步开外。希盖老爹怒火冲天地向这个小偷扑了过来,在这个无力抵抗的残废人身上拼命地打起来,一面派人去叫宪兵。
正午的时候,宪兵出现了,希盖老爹声称受到穷鬼的攻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护住自己。
小队长一声叱喝:
“站起来!”
可是“吊钟”已不能转动。他们以为这个小偷在假装,于是毫不客气,抓住了他的肩膀,硬把他架在他的拐子上。
他非常害怕,这种恐惧是对黄色军用皮带的天生的恐惧,是飞禽走兽遇见猎人时的恐惧,是老鼠遇见猫时的恐惧。他使出了超人的气力,竟能站稳了。
“动身吧!”小队长说。他也真的走了起来。庄园的全体人员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出发。妇人们举着拳头威吓着他,男人们满面狞笑不住地骂他。
傍黑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府的首镇。
他被关到镇上的监牢里。宪兵们想不到他会需要吃东西,就这样把他撂到第二天。
不过等到一清早,人们来审讯他的时候,却看见他已经死在地上。这多么出人意外!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6. 请结合全文, 简要概括“吊钟”之死的原因。
7.文中第4节有关“吊钟”的动作描写与上下文的叙写有何关联?
8.文中有几处自然环境的叙写,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9.请探究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取向。
6.(1)饥寒交迫;(2)身体疲累;(3)惨遭毒打;(4)极度恐惧。(5)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法国社会现实黑暗。
7.(1)形象具体表现上文“吊钟“对宪兵“害怕”的情形;(2)照应文末“吊钟”因见到“宪兵”而“恐惧”得“竟能站稳了”,并为他最终的死亡埋下伏笔。
8.(1)关于寒风和云块的描写:渲染气氛,暗示“吊钟”漂泊不定的悲惨生活。(2)关于又冷又愁惨的天气的叙述:渲染了冷漠的社会环境(或烘托了人们的冷酷无情),揭示“吊钟”不能得到施舍的原因,推动情节的发展。(3)关于寒风横扫下黑母鸡啄食的描写:以黑母鸡的有食可吃与“吊钟”的无食可吃形成对比,并推动情节发展。
9.(1)表现了作者对“吊钟”这一小人物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2)表现了作者对造成“吊钟”悲剧命运的社会底层人物劣根性的深刻批判;/表现作者对以希尔盖老爹为代表的人们凌辱弱者的愤慨;/表现作者对冷漠、冷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情鞭挞;(3)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黑暗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表现作者对法国宪兵制度的无情嘲讽;(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温馨人情回归的深深期待。
【解析】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归纳、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局部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概括“吊钟”之死的原因,如饥寒交迫、身体疲累、惨遭毒打、极度恐惧、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法国社会现实黑暗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概括“吊钟”之死的原因,应该是内因和外因,本文主要注重叙述外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的根据文本“两天以来,他一点东西也没有下肚。”“天气是这样一种又冷又愁惨的天气”可知,他饥寒交迫、身体疲累。
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四自然段有关“吊钟”的动作描写与上下文的关系,是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段落的内容,形象具体表现上文“吊钟“对宪兵“害怕”的情形;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位于文章的中间,即照应文末“吊钟”因见到“宪兵”而“恐惧”得“竟能站稳了”,并为他最终的死亡埋下伏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段落的作用题属于较为常见的题目,通常所选取的段落多为文章开头段、中间承上启下段和结尾的总阶段。应从段落的内容、段落的结构位置等角度展开答案。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照应题目,概括全文内容,引起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突出强调某项内容,表达作者对传主的某种情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作为文章的线索,补充说明相关内容,多角度展现传主形象,使文章结构多样,丰富主题意蕴。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内容或文章题目,升华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表达某种情感。如本题位于文本第四节,借助“像猛兽躲藏时那样敏捷”“好比缩在窝里的野兔紧挨着地皮趴着”“把身子缩做一团,变得非常小”可知,用比喻修辞,形象具体表现上文“吊钟“对宪兵“害怕”的情形。
8.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常考的题型,。首先找到相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如关于寒风和云块的描写:渲染气氛,暗示“吊钟”漂泊不定的悲惨生活。关于又冷又愁惨的天气的叙述:渲染了冷漠的社会环境(或烘托了人们的冷酷无情),揭示“吊钟”不能得到施舍的原因,推动情节的发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作用,首先找到相关自然环境描写,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如关于又冷又愁惨的天气的叙述:渲染了冷漠的社会环境(或烘托了人们的冷酷无情),揭示“吊钟”不能得到施舍的原因,推动情节的发展。关于寒风横扫下黑母鸡啄食的描写:以黑母鸡的有食可吃与“吊钟”的无食可吃形成对比,并推动情节发展。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首先立足文本,筛选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分条表述自己的观点。情感的取向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注意。选择不同的角度,如表现了作者对“吊钟”的深切同情;对造成“吊钟”悲剧命运的社会底层人物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法国黑暗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对美好人性、温馨人情回归的深深期待”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句子的含义,答题时首先应准确说出最直观的情感取向,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其他方面探究。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情感取向,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如表现了作者对“吊钟”的深切同情;对造成“吊钟”悲剧命运的社会底层人物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法国黑暗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探究,不要局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