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

在1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1.5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mol

B.反应后产生13.44L H2(标准状况)

C.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mol

D.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答案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专题】计算题.

【分析】Fe(NO33和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1.5mol,n(Fe)==0.7mol,氧化性为HNO3>Fe3+>H+,先发生Fe+4H++NO3═Fe3++NO↑+2H2O、再发生Fe+2Fe3+═3Fe2+,若还有Fe剩余,则最后发生Fe与氢离子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Fe(NO33和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1.5mol,n(Fe)==0.7mol,氧化性为HNO3>Fe3+>H+,则

   Fe+4H++NO3═Fe3++NO↑+2H2O

   1   4   1    1

  0.6  2.4 0.6  0.6

    Fe+2Fe3+═3Fe2+

    1     2    3

   0.1   0.2  0.3

Fe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溶液中存在0.6molFe3+、0.3molFe2+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6mol,故A错误;

B.不发生Fe+2H+═Fe2++H2↑,没有氢气生成,故B错误;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0.6molFe3+、0.3molFe2+,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mol,故C正确;

D.氧化性为HNO3>Fe3+>H+,先发生Fe+4H++NO3═Fe3++NO↑+2H2O,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铁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计算,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先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过量计算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题目

某教师一天上3个班级的课,每班一节,如果一天共9节课,上
某教师一天上3个班级的课,每班一节,如果一天共9节课,上午5节、下午4节,并且教师不能连上3节课(第5和第6节不算连上),那么这位教师一天的课
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
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超过45字)(4分)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百川东流,江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百川东流,江河入海,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灌概和滋润华夏大地的水源都来自西部。 B.在今天这个
传统的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
传统的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培育途径逐渐被拓宽。目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途径被广泛应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3分)不一样的幸福杨晨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3分)不一样的幸福杨晨①到浦东机场接朋友,从悉尼到上海,不知什么原因,飞机误了点,于是,大厅里聚了好些等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和中国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和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其相同之处是(    )     A.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B.在地球上如果测到来自遥远星系上的元素发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由图可知20世纪 (       ) A.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 B. 中期,甲、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