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尊称他为“         ”。(1分)

20.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         俄顷风定云墨色(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2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22.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事件是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2分)

23.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的情思,发出了“                                                    (填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2分)

答案

19.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诗史 ”,尊称他为“   诗圣  ”。(1分)

20.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大声吼叫)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

2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22.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八月  ,事件是  暴风雨袭击茅屋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丧乱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   。(2分)

23.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  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第三节: 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2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分)

相关题目

 某部电影有这么一组镜头: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
 某部电影有这么一组镜头: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你猜想这一事件的结果可能是 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B.
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
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竖直升降电梯中的运动.他先在地面上
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竖直升降电梯中的运动.他先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自己的体重为500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t=11s
明清两朝在地方实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集权,其主要实
明清两朝在地方实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集权,其主要实行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岭南地区     
如图所示,圆环形均匀细玻璃管半径为R厘米(玻璃管的内径
如图所示,圆环形均匀细玻璃管半径为R厘米(玻璃管的内径远小于R),其内一半充满水银,另一半为空气,水银面连线cd经过圆心O,且处于水平状态,
读“甲、乙两岛国示意图”,回答问题。 5.与甲国东海岸
读“甲、乙两岛国示意图”,回答问题。 5.与甲国东海岸自然带景观最接近的是 A.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如图所示ΔABC中,AB=AC=14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ΔDBC的周长
如图所示ΔABC中,AB=AC=14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ΔDBC的周长是24cm,则BC=___________cm. 
2008年8月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在北京
2008年8月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举办这种活动是因为(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