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2)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幸东都                           幸:帝王亲临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2)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⑴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⑵(3分)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

⑶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解析:

【小题1】顾:只是

【小题2】①③⑤错

【小题3】“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小题4】(1)固:本来;伏诛:伏罪处死;致:达到;恨:遗憾。每点1分。

(2)“因”“勒”各1分,句意1分。(3分)

(3)“王”,“祖考”,“独”各1分。

【参考译文】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高宗前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宗。

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意,皇帝发怒说:“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武后说:“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为皇帝。裴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上谏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武后说:“吕氏的封王,是将权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裴炎说:“蔓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武后不高兴而作罢。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汉王李元嘉 、鲁王李灵夔 ,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将国政归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伐他,裴炎说:“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如今假如还给儿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御史崔詧曰:“裴炎受先帝顾命之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凤阁侍郎胡元范曰:“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裴炎谋反已有端倪,只是卿等不知道罢了。”胡元范、刘齐贤说:“如果裴炎能谋反,我们也能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你们不谋反。”便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道理。”最终不屈服。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

相关题目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O2‾ B. F-       C. Mg2+     D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O2‾ B. F-       C. Mg2+     D. Al3+
如图,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如图,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Ⅰ)求证:BD∥平面FGH; (Ⅱ)若CF⊥平面ABC,AB⊥BC,CF=DE,∠BAC=45°,求平面FGH与平面ACF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代指丞相)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 )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
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
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A.加强专制统治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A.加强专制统治                         B.结束百家争鸣C.消灭读书人                           D.弘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