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我们的政治、宗教、

2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二)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一个文明是因为被亵渎、被开玩笑才灭亡的。恰好相反,一个拥有活力的文明,应该容许对经典进行解构、消解或者恶搞,这些行为代表了一种昂扬的创造力,赋予一个文明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网络写手马伯庸《开玩笑的文明》

(三)2013年10月20日广电总局在“加强版限娱令”中,向各大卫视下文: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抵制过度娱乐;每季全国只有一档歌唱类选拔节目能在黄金档播出……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③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处处有度

酒香太醇,梅香过淡,只有桂香馨香适中。在无数文人的诗中,墨客的文章中尽显风流。

蜜味太甘,水味过清,只有清茶之味让世代人品不尽,尝不穷,喝不厌。

所以,为物要择之有度。汪国真曾说:“只是相思情太浓,仅用相识意太淡,友情是相识,味甘境又远。”在他看来,交友要处之有度,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友谊的发展。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处之有度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辛弃疾面对世态炎凉,并未逐流扬波,也未消极堕落,而是和平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司马迁面对宫刑的残酷折磨,并未奋起反抗,也未郁郁自终,而是以平民之身,思百家之责,用《史记》见证他已不再是匍匐于殿下的人臣,而是畅游于华夏的史官。李清照在亡夫破国之后,并未沉溺于明日黄花,也未失掉前宋遗民的原则,而是在秋雨梧桐之夜力撰《漱玉词》,在雁字回时勤修《金石录》。

是呵,处之有度,使他们面对挫折时既不高亢,也不低落,而是把心思埋于事业,为国为民尽献一份力量。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左迁被贬之时并未忘己之责,未置国忧民难于度外。所以,处之有度的原则使他既能和平面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儿女情长,又能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处之有度,让我们明白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面对贪婪阴险的秦王,蔺相如强争力谏,渑池会上,为赵国护尊维言;完璧归赵,尽显英雄本色。而面对同朝之相,他明白“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所以弃个人之私,谋国家之利,而没有以廉颇之道还治廉颇之身。处之有度,最终使赵国战胜于朝廷,也使“廉蔺之交”成为千古美谈。

越是巍峨挺拔的山峰,越有身崩离析的危险;越是屈身于温室这安乐环境的盆景,越有被寒风摧折的可能。只有处之有度,才让丹桂飘馨,香气适中,才让茗茶味清淡适中,回味无穷。

罄南山之竹,书“处事有度”之利无穷;决东海之波,流“处事有度”之益难尽。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给出了三则材料,两则名言,一则事例。在立意之前考生应先审读这三则材料,寻找共同点。三个材料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度”,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度,娱乐也好、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待人处事也好,都得有度,不足和过度都有害,把握这个度,就是本文的核心。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典例拓展】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例1: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第一步,明确话题。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第二步:抓关键词。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第三步:理清关系。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第四步:准确立意。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例2: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第二步:抓关键词。光明和阴影。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第四步:准确立意。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例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例4: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第三步:求异法。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关题目

.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对中国时局的看法是:“我朝处数千
.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对中国时局的看法是:“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这里的“奇局”、“大变局”应指     A.资本
黄豆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下表是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
黄豆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下表是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下面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处理方法称量指标重量(g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 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A
The evidence for harmony may not be obvious in some families. But it seems that
The evidence for harmony may not be obvious in some families. But it seems that four out of five young people now get on with their parents, which is the opposite of the popularly held image (印象)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A.a + b<0      B.a + b>0;  C.a-b = 0    D.a-b>0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核糖核酸)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梵高在死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 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