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年)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1713—1784年)称赞儒学政治,“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材料三  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

                                                 ——《反对党八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2分)

   (2)材料二中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3分)

   (3)材料三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2分)

   (4)材料四中指出“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请你据此将有关内容续写完整。(2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2分)

答案

(11分)(1)同: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2分)

(2)角度:反对神权;强调理性。(2分)特点:对中国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将中国文化看得完美、充满理性。(2分)

(3)学习西方的民主反对专制;学习西方的科学反对愚昧、迷信。(2分)

(4)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2分)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分)

相关题目

《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
《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请简述。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被测物体在左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如果测出了电容的变化,就能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步骤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步骤,请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今年 2 月 3 日的网上拜年信中 , 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
在今年 2 月 3 日的网上拜年信中 , 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说:“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 , 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我们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一边长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一边长是4,则此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
Nine in ten parents sai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approach 
Nine in ten parents sai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approach                   their children compared with     of their parents. I.    to educate; that  
航天技术中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
航天技术中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电池反应总式都表示为:2H2+O2=2H2O
读我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应是
读我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应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重点地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