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入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    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2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

3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4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本题中,通过文本,一个情节写的是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后来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孙子就说要吃蜗牛;再后来,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2文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其中所写母亲对蜗牛精心照料的内容,从表现母亲对蜗牛的情感以及对下文有关情节作铺垫两方面来分析解答。

3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作答。儿子之所以认为蜗牛长大了,是想吃掉蜗牛。母亲一会认为蜗牛长大了,一会说蜗牛没有长大,是因为母亲舍不得蜗牛被吃掉。

4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如本文的文尾处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考虑。例如: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表现对小生命的爱。以上角度都可以。

相关题目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坚信地圆学说,成功地第一个横渡大西洋,被后人称为美洲
坚信地圆学说,成功地第一个横渡大西洋,被后人称为美洲发现者是 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湖北卷文14)明天上午李明要参加奥运志愿者活动,为了准
(湖北卷文14)明天上午李明要参加奥运志愿者活动,为了准时起床,他用甲、乙两个闹钟叫醒自己,假设甲闹钟准时响的概率是0.80,乙闹钟准时响的
正确量取8.5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 ( ) ①5mL量筒 ②10
正确量取8.5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 ( )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④
降解塑料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消
降解塑料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消除废旧塑料对环境的污染。PHB塑料就是一种生物降解塑料,其结构简式为:。下面有关PHB的
 People who drink wine              to drive from now on. A.d
 People who drink wine              to drive from now on. A.don’t allowed     B. isn’t allowed    C. mustn’t allow    D. mustn’t be allowed  
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
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状
 —When can you get my car repaired? I need it tomorrow morning.   —It ___
 —When can you get my car repaired? I need it tomorrow morning.   —It ______ be ready by 8:00 A. can     B. need            C. might        D. shoul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