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浊题。 早夏寄元校书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浊题。

早夏寄元校书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注】: 玄晖: 南朝谢脁,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才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

B. 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

C. 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D. 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却听到了虫鸣的情形。

E. 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

1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7BD

181)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野径芳菲、林居翠微、风送虫鸣等画面,透露出作者对居所环境清幽的自得之情。(2)深居僻处,无人造访的孤独伤感之情。蓬荜自写居处的简陋,无车马写出了没有人来光顾。(3)对元校书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忆玄晖中的字写出对元校书的思念之情,作者将元校书比作谢朓,含赞美之意。

【解析】

17试题分析:B项,从全诗看,作者没有感叹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D项,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说法太绝对。虽然草深,却未必看不到虫子踪影,也许作者看不到虫子的动作。

18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题目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
(—5)—(—2.5)+(—4)—(+2.5)
(—5)—(—2.5)+(—4)—(+2.5)
图9为我国20元人民币背面桂林山水景观图,该景观形成的主
图9为我国20元人民币背面桂林山水景观图,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
如图,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
如图,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
Every time ______ they met , they would talk several hours together about the pe
Every time ______ they met , they would talk several hours together about the persons and things _______ they remembered in the middle school. A. that; who and which       B. when ; which   
如图所示茶壶的容积为600 mL,用它最多可装水_________kg;若以
如图所示茶壶的容积为600 mL,用它最多可装水_________kg;若以O为支点提壶把向杯中倒水,则它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
已知等差数列{an}中,前15项之和为S15=90,则a8等于(    )A.6   
已知等差数列{an}中,前15项之和为S15=90,则a8等于(    )A.6                    B.                C.12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