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十四年( 1834),英国贵族、上议院议员、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奉命以查办商务名义来到中国。六月,他乘船抵达澳门,后又直驶广州。照惯例,英国商人只许在澳门居住,欲入广州,需先经税关批准,但律劳卑无视中国规定,擅闯广州。广总督卢坤闻知,下令“封舱”,中断中英贸易……律劳卑只好退回澳门。 ——《中国历史计事》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第一个甲午年时中英两国的对外政策,并分析其各自形成的经济根源。(8分)
政策:中国实现“海禁”政策,闭关锁国(2分);英国对外扩张,扩大海外贸易(2分)
根源: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2分)
材料二: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确切。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激愤的感情色彩居多……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于激愤,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概况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6分)
观点:甲午大败,民族危机加深,给中国带来破坏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史实:《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甲午之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的浪潮逐渐出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