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5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10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B. 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C. 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促使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D. 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8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7A

8①“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②“迷人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漫游,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

9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鲍勃迪伦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迷人的角度进行概括。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迷人的角度进行概括。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深厚的文学传统、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的角度进行概括。

相关题目

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A.建设矿产资源基地B
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A.建设矿产资源基地B.加快铁路建设C.发展高新技术 D.重建生态环境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PM2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在厨房里可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aCO3+CO2+H2O→Ca(HCO3)2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aCO3+CO2+H2O→Ca(HCO3)2      B.C2H6O+3O23H2O+2CO2 C.H2+CuOCu+H2O             D.2KMnO4K2MnO4+MnO2+O2↑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分离氢氧化铁胶体与FeCl3溶液过滤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B用
Do you know that a worker ant has two _______(胃)?
Do you know that a worker ant has two _______(胃)?
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
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
下列有关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冶炼
下列有关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冶炼金属铁通常用热还原法 B.要使海水淡化通常有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 C.用H2作为燃料的优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乡党委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乡党委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B.这个岛呵,何尝有过片刻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