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戏曲的和谐圆顺之美 ——浅谈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戏曲的和谐圆顺之美

——浅谈潮剧老旦的表演艺术

黄少君

戏曲表演大师程砚秋先生曾说:“戏曲基本上是给观众一种美的感觉的艺术。”因此,在戏曲表演中凡一切“形之于外”的动作,无论它们是从生活动作中直接取来的,还是从自然界借鉴而来的,都必须经过相当大的美化处理——提炼、筛选、变形、规整等等,合乎美学要求,使之充分歌舞化、程式化、装饰化,从而凝练、沉淀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化形式。虽然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但在戏曲舞台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却是高度区分开来,这是由于中国总体艺术强调情感因素,重视情感表现的特征,所谓“事为情用”,“以情驭事”,决定了中国戏曲是一项情感大于理智的审美活动。譬如,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情感都可以通过唱、念、做、打来体现,在这里技巧的娴熟与感情的浓郁都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我认为一切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形象都应该是美的,即和谐、圆顺的,只是艺术的真实表现手段与方式的不同。

说到传统戏曲的和谐、圆顺之美,又不由让我想提起自己所学之行当——老旦。我扮演过不少不同类型、性格的角色,但我想,无论是《闹钗》中温厚的胡母、《母子桥》中善良淳朴的许氏,还是《雷震天波府》《刘明珠出征》中刚毅豪情的佘太君与刘明珠,它们首先是女人,是母亲,这是人物的共通点,也是我在舞台上诠释这些人物首要的出发点。我从演女人,演母亲的角度出发,以女性间特有的理解沟通与这些和我距离甚远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舞台成为了接通今古时空的轨道,这其实更是一种情感化了的美学评价,它凝聚了我对生活和人物的全部的真情实感。

老旦,年纪虽大,但性别仍然是“旦”,这决定了我们在塑造人物时要考虑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以求在表演时演出人物的气质与神韵来;相反,演出来的只能是人物的苍老和暮气。老旦是以扮演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为主,纵观潮剧舞台上扮演过的剧目,属于老旦站“中间儿”的折子戏或中型戏实在不多,大型剧目就更少了。在客观上局限了这一行当的开拓与发展,又由于历史因素,旧时候老旦多由戏班中的老生行当兼演,即使是专演老旦者也是由男性演员扮演,而且在表演上重于唱功,不甚重视身段表情,这造成了这一行当演唱苍劲、硬朗的表演风格。作为新一代的戏曲演员,如何使戏曲贴近生活,靠近时代,满足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在古典戏曲舞台艺术与现代意蕴中寻找契合点的一个尝试。

潮剧老旦艺术从历史来看,它是在不断借鉴、丰富和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我的艺术创作也在尝试着在借鉴、丰富和发展的道路上探索。戏曲需要发展,传统戏是前辈艺术家们留下的精华;新编戏是我们运用传统进一步展示戏曲魅力的载体,塑造角色更需要演员个人的文化修养,新世纪的演员不能只是艺匠或是前辈艺术家们的克隆,时代需要我们承载起戏曲文化传播的责任,技艺无境,学海无涯。

(选自《戏曲艺术》,有改动)

3.下列关于“戏曲的和谐圆顺之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曲基本上是给观众一种美的感觉的艺术。”是程砚秋最先提出来的,给后人以很大的启示。

B.中国总体艺术强调“事为情用”,“以情驭事”, 于是在戏曲舞台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区分开来。

C.作者赞同程砚秋先生的观点,认为一切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形象都应该是美的,即和谐、圆顺的。

D.戏曲表演中凡一切“形之于外”的动作,都要经过相当大的美化处理——提炼、筛选、变形、规整等等。

4.下列关于“潮剧老旦的表演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学的行当是老旦,曾演过佘太君、刘明珠等人,作者以女性间特有的理解沟通与这些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B.老旦的角色是以扮演上了年纪的人为主,作者所演的人物凝聚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物的全部的真情实感。

C.现在老旦这一行当演唱的风格是苍劲、硬朗,这与以前专演老旦者由男性演员扮演,在表演上重于唱功有关。

D.戏中虽同为老旦这一角色,但人物的性格却千差万别,如胡母的温厚、许氏的善良淳朴等等各有不同。

5.下列关于上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作者从自身的演唱经历出发,指出时代需要我们承载起戏曲文化传播的责任,号召年轻人应不断学习。

B.演老旦时,一定要考虑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不然的话演出来的只能是人物的苍老和暮气。

C.作者以为潮剧老旦艺术是在不断借鉴、丰富和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而作者的艺术创作也在借鉴、丰富和发展的道路上探索。

 

D.传统戏是前辈艺术家们留下的精华,里面的角色都很鲜明生动,演员在表演时注意把握即可,与自身文化修养无关。

答案

3.A

4.B

5.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A项,“是程砚秋最先提出来的”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小题2】

【试题分析】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项,“老旦的角色是以扮演上了年纪的人为主”这句话表意不明,正确的是老年妇女为主。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项,“与自身文化修养无关”说法与“塑造角色更需要演员个人的文化修养”不相符。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相关题目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地以井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的海拔高度是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
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
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    ②解旋酶     ③纤维素酶   ④ATP水解酶 A.碱基间氢
如图16-3-4所示,Q为固定在桌面上的半圆形轨道,轨道位于竖
如图16-3-4所示,Q为固定在桌面上的半圆形轨道,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两个端点a和b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小金属块P由静止开始从b点正上方H高处自
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
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
甲乘客乘坐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乙观察者站在铁轨附近的
甲乘客乘坐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乙观察者站在铁轨附近的地面上,甲、乙两人手中各持一把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米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was known to them all that William had broken his promise ______ he woul
_______ was known to them all that William had broken his promise ______ he would give each of them a gift.  A. As; Which      B. What; that  C. It; that           D. It; which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____________。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