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蔷薇几度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句子。「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13)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14)段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答案

1、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2、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 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3、(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赞美老人”,“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意对即可)

4、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

5C

相关题目

ES细胞的应用价值不包括(     ) A.可用于治疗人类的肝
ES细胞的应用价值不包括(     ) A.可用于治疗人类的肝衰竭、少年糖尿病等     B.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可作为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
Today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are accepted as the beginning of ____ we call “m
Today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are accepted as the beginning of ____ we call “modern art”. A. which        B. what     C. that D. how
常见的新能源有________、核能、________、沼气能、________等.
常见的新能源有________、核能、________、沼气能、________等.
在图3中间,有一个中性的金属球乙。乙球两边等距离的位置
在图3中间,有一个中性的金属球乙。乙球两边等距离的位置上,各放一带电的甲球和丙球。甲球带正电,丙球带等量的负电。那么,乙球上电荷最合理
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的原稿及其修改稿,简
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的原稿及其修改稿,简析画线处修改后产生的效果。(4分)原稿:天色将黑,阿Q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年份1978年1980年1990年1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年份1978年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 GDP总额147318823546720811985224393250842953 注:其中,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海 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海 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未
已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为的焦点,若,则       
已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为的焦点,若,则        A.     B.       C.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