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①,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齐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氏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②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未。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隆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①太祖:朱元璋。太平:今安徽当涂,宋置太平州,明清改称府。②洪武:朱元璋称帝后的年号。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形胜以临四方         抚:据有

B.太祖其能让           多:赞许

C.诸儒最旧             视:看待

D.时人之               荣:认为荣耀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           耆儒:资深的儒家。

B.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拨乱:治理乱世

C.应天顺人,以行吊伐               吊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

D.论前代兴亡本末                   本末:原委。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制门帖子赐之  (代陶安)

B.时人荣之        (代皇帝赐门帖子)

C.闻之道路        (代陶安的“隐过”)

D.帝大怒,立黜之  (代陶安)

4.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的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

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

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

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

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

 

 

 

答案

1 C

2 A

3 D

4 B

5 B

 

 

1如果单独看C选项,这个题目确实比较难,但如果把这四个选项综合起来看,通过排除得出答案并不太难,关键就在于结合文意,对照原文排除,把这四项都代入原文,可以发现A、D最易,B项结合文章太祖与陶安的对话可以推知“多”为“赞许”是说得通的。

2耆儒:年老的学者。耆,年老。儒,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3结合“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可知,此处“之”指代言陶安隐过的御史。

4②句说明他谦让,“太祖多其能让”就是很好的注解,⑥句是他对皇帝的称赞,利用排除法,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5陶安认为攻占金陵并凭着金陵的有利地势,会取得更大胜利。这从文中“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

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又进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

洪武元年,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使人看了晕眩。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

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相关题目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明家住上了新楼房,新楼使用的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明家住上了新楼房,新楼使用的是天然气。小明想:将一壶水烧开究竟需要多少天然气呢?他通过实践收集如下数据:水壶里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 蜷伏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 蜷伏 甲醛 怙恶不梭 B.酗酒 畏蕙 旭日 嘘寒问暖 C.纰漏 毗邻 臂如 匹夫之勇 D.不吝 鞭苔 踟躇 持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因为光的直线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我国生产的歼敌20隐形战斗机具有良好的隐身功能是因为其吸收超声波的能力强 C.
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1),将点A绕O逆时针旋转90°到B点,则
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1),将点A绕O逆时针旋转90°到B点,则B点坐标为 .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糖粉状物质—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 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CO2过程中只发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
Don’t _____ too late , or you’ll feel tired tomorrow .   A. stay up  
Don’t _____ too late , or you’ll feel tired tomorrow .   A. stay up   B. wake up    C. get up    D. give up
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
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各具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