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面山而(  )  (2)杂然相(  )

(3)且置土石(   )  (4)固不可(   )

(5)帝感其(诚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4.故事的结尾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并说说理由。

 

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居住)  (2) (赞同)

(3) (哪里)  (4) (通)

(5) (诚心)

2.(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3愚公之妻并没有反对移山,只是从关心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能力和移山中处置土石的问题提出疑问;智叟则是对移山持反对态度,斥责愚公不聪明,讥笑他不自量力。

4天神相助不损害愚公的形象,而且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精神感动了天帝,才有这样的结果。这样结尾借助神力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相关题目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写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写的这副对联是在称颂        (    ) A.屈原                   B.杜甫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下列个体的产生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下列个体的产生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是(   )   A.克隆绵羊 B.组织培养的小麦幼苗 C.嫁接的柑橘 D
下列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    )
下列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    )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以久安长治;民为主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以久安长治;民为主,而法制多纷更,心志难转移。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
 I       my homework and _______ TV last Sunday.     A. do, watch   
 I       my homework and _______ TV last Sunday.     A. do, watch      B. did, watched      C. did, watch        D. do, watched
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
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类型的是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
They all looked _______at the teacher and felt very _______. A. sad, sad    
They all looked _______at the teacher and felt very _______. A. sad, sad      B. sadly ,sadly    C.sad ,sadly     D.sadly , sa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