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做起。
材料一 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于9月22日举行,活动倡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同样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的可降低15倍左右。
材料二 为了降低碳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首次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量化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则,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注: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1)现实生活中,你会选择“ 有车”还是“无车”?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论证你的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3)节能减排呼唤全民行动,请你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事例。
(1)选择“有车”: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现代社会里,汽车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2分)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汽车文明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2分)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2分)只有承认汽车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才能正确地分析、揭露和解决矛盾。(2分)
选择“无车”:①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2分)选择“无车”有利于唤起民众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分)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汽车的出现虽然给人们的社会生 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道路与安全问题。任由汽车的发展势必会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2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2分)选择“无车”并不是拒绝汽车。(2分)
(2)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3分)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3分)
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3分)
④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3分)
(3)出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或步行,代替私家车;随手关灯和水龙头;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办公设备、家庭装修材料、用水器具等;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等。(举出其中两条即可得2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