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这是一首描绘池塘夏色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

2.有人认为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它空灵含蓄地传递出了诗人的心情,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答案

1.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把读者引入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丝雨,菱叶、浮萍,鸣莺、蔷薇,鸳鸯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使人好似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这首诗使人产生美感,首先是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浮萍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是多彩而又协调的。其次,诗还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动衬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禽鸟浴水、弄花,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反而显得更静寂。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

2.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篇外之意不言自见,空灵含蓄,有若即若离之妙。

相关题目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绵阳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绵阳市创建全国第三批文明城市的活动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③阿富汗前总统阿巴尼遭遇
某企业2001年1月份的月产量是12月份产量的倍(k>0),则该
某企业2001年1月份的月产量是12月份产量的倍(k>0),则该企业产量在2001年月平均增长率是(    )A.                 B.               
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2(g
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2(g)+3H2(g)===2NH3(g)ΔH=-(b-a)kJ·mol-1 B.N2(g)+3H2(g)===2NH3(g)ΔH=-(a-b)kJ·mol-1 C.2NH3(l)===N2
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
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2012年高考(广东理))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和,定义
(2012年高考(广东理))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和,定义,若平面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且和都在集合中,则      ( ) A.  B.1   C.  D.
在倾角为的两平行光滑长直金属导轨的下端,接有一电,导
在倾角为的两平行光滑长直金属导轨的下端,接有一电,导轨自身的电阻可忽略不计,有一匀强磁场与两金属导轨平面垂直,方向垂直于导轨面向上。
—___________. I failed the exam again. —Just take it easy. Things will be b
—___________. I failed the exam again. —Just take it easy. Things will be better if you keep working hard. A. It can’t be better     B. No kidding         C. That’s all right  
What my wish is to have a round-the-world_______after I retire.   A. travel 
What my wish is to have a round-the-world_______after I retire.   A. travel          B. tour         C. journey       D. voyage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