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这是一首描绘池塘夏色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

2.有人认为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它空灵含蓄地传递出了诗人的心情,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答案

1.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把读者引入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丝雨,菱叶、浮萍,鸣莺、蔷薇,鸳鸯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使人好似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这首诗使人产生美感,首先是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浮萍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是多彩而又协调的。其次,诗还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动衬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禽鸟浴水、弄花,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反而显得更静寂。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

2.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篇外之意不言自见,空灵含蓄,有若即若离之妙。

相关题目

下列各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抗
下列各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抗凝冻、保民生”的行动中,只要我们三人成虎,人多为王,众人抬柴火焰高,就一定能战胜
请以“活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
请以“活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不少于800字。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他们使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三个定值电阻R1=5Ω、R2=10
“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
“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良莠不齐,某些内容雅俗    共赏,某些内容却低级粗俗。这说明     ①必须加
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
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 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推测出废
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条边长相等,这个菱形相邻两个内角
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条边长相等,这个菱形相邻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我们是师生关系。
我们是师生关系。
––_______ did Midori give her concerts around China?   –– At the age
––_______ did Midori give her concerts around China?   –– At the age of eight.A.WhenB.What timeC.WhoD.Why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