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课本》里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课本》里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
诗意地生活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仕途失意的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倚剑天涯,诗意地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抱着明月,李白一醉方休,这千年之醉,成就了李白这一代诗仙。把失意烧成了落叶,李白终究在诗意里找到人生的归属,一匹青驴,一袭青衫,一条蜀道,一座崇山,诗意地生活,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士的足迹,让李白找到了生命的本真。
是啊,生活是何其需要诗意老点缀啊!
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已逐渐萎缩,近似荒芜。彩灯闪朔,燃尽了安宁,疲惫的心灵,已找不到归路。其实我们不妨停下脚步,让焦炉的灵魂在这一刻得到缓息,生活中从不缺少诗意,只是我们缺少对诗意的发现,对美的感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向大地,打破黑暗的沉寂;门前的梧桐又长出了新叶,小鸟在枝头欢唱嬉戏;叽叽喳喳的路人小孩,一声声清脆的“早上好”,让你一天都倍感清新。黄昏,夕阳斜斜映照的古道,残余着一丝喧嚣;归家的行人,拉长的影子,此中无不充斥着诗意。
学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诗意地生活或许就是在烦乱的城市中,抬起头来,看着那静静的夜空,寂寞的繁星,哼着宜人的小曲;诗意地生活或许就是,暂时离开书桌,在草地上,享受大地的芳香。诗意地生活就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展云舒。”诗意地生活就是远离那些遥不可及的奢望,在平静轻松中释然。
诗意是简单的,简单到一点心情,一份哀怨,简单到阳光照射下摇曳的那株狗尾巴草,简单到在落日的余晖中抖动的几竿修竹,都能给你不尽的思索和一份诗情.
诗意,一种温情与浪漫,一种美幻与向往。诗意地生活,练就我们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永远的充满诗意,轻松快乐,永远相随。只要你善于生活,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回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枫叶飘飘中寻找诗意……
诗意地生活,生命中从此便多了些许阳光。
诗意地生活,受伤的心灵从此便不再空虚。
诗意地生活,快乐将与我们相随,你会惊讶的发现生活是如此的有滋有味。
人生如诗,诗写人生,就让我们诗意地生活吧!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则作文,应先理解句子的寓意,然后再进行立意。“三只牛吃草,一只羊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材料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吃草”,这是为了活着,代表的是物质生活;二是“不吃草,看着花”,这是追求美、追求精神、思想的表现。
参考立意:1.从“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角度:“吃草”是为了活着,活着不能仅仅为了吃草。
2.从“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的角度:
(1)不能只是为了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生活。
(2)要超越平庸,要有自己的思想。
(3)人应该诗意地生存。
(4)要从生活中发现美。
3.综合角度:
(1)物质牵绊与精神自由。
(2)我们要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3)“吃货”眼中也有不同的世界。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找对象法,即从文中不同的对象入手进行立意。比如本题,可以抓“吃草”“不吃草、看着花”这两种表现,分析“草”“花”的寓意,然后再进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