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上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

答案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提高儒家政治地位,贯彻儒家政治理念。 (实行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仁政,限制君权。)(4分)

  影响: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2分)

 有利于中国妇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改进。(2分)

 培养的各方面人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等。(2分) 

(3)相同: 读经(2分)

新特点: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政治制度。

    重视农、工、商等经济类科目的教学。(4分) 

(4)目的:通过反对封建统治思想,达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民主共和理念,

 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2分)

同意。经学中有大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读经可以达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3分)

不同意。经学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经学的研读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3分)


解析:

相关题目

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是           (   
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是           (    )        A.10 g H2和10 g O2                           B.5.6 LN2(标准状况)和1
A.质量分别为400千克和200千克的甲乙两船,静止于平静的水
A.质量分别为400千克和200千克的甲乙两船,静止于平静的水面,相距60米.甲船上的人通过绳拉乙船,绳的拉力为100牛,水对两船阻力均为20牛.这是以
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
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百里酚酞是常用的滴定指示剂,pH小于9.4为无色,大于10.6时
百里酚酞是常用的滴定指示剂,pH小于9.4为无色,大于10.6时为蓝色,百里酚酞的结构式如右图,可由邻苯二甲酸酐等原料合成得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实现下列反应需加入氧化剂的是(  ) A.NaOH→NaCl B.H2SO4→H2 C
实现下列反应需加入氧化剂的是(  ) A.NaOH→NaCl B.H2SO4→H2 C.HCl→Cl2 D.CaCO3→CO2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    ) A.有批判性思维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