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间的关系。

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4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6分)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6分)


解析:

相关题目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
若x2+(m﹣1)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若x2+(m﹣1)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占世界9%的耕地上消耗了全世界氮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占世界9%的耕地上消耗了全世界氮肥的30%以上。随着氮肥用量的持续增加,氮肥的增产效果逐渐下降,而环境污染却日趋加重
阅读下面短文,把A~D四个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1~4),使短
阅读下面短文,把A~D四个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1~4),使短文内容完整正确,然后完成第5题。 We often hear that children wish they were grown-ups,and that old peopl
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 ) A.70°   B
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 ) A.70°   B.100°  C.140°  D.170°
人民网载文指出,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的干部群众以及
人民网载文指出,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的干部群众以及全国人民在整个三峡移民工作中共同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
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