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①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①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00 mL混合酸中,c(HNO3)=0.4 mol·L-1,c(H2SO4)=0.2 mol·L-1,向其中加入2.56 g铜粉,微热,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 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g。

答案

(1)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分)

③H+形成了稀HNO3溶液,又与过量的铜反应产生NO气体(2分)

(2)0.3 mol·L-1(3分)  (3)3.2(3分)


解析:

(1)开始时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结束时,铜与稀HNO3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停止后,再加入稀H2SO4,H+构成了氧化性条件,发生3Cu+2+8H+====3Cu2++2NO↑+4H2O。

(2)解:n(Cu)=2.56 g/64 g·mol-1=0.04 mol,n(H+)=0.4 mol·L-1×0.1 L+0.2 mol·L-1×0.1 L×2=0.08 mol,n()=0.4 mol·L-1×0.1 L=0.04 mol

    根据:3Cu+2+8H+====3Cu2++2NO↑+4H2O知:溶液中n(H+)少量,所以按H+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n(Cu2+)=0.08 mol×=0.03 mol,则c(Cu2+)=0.03 mol/0.1 L=0.3 mol·L-1

(3)根据题意,其反应过程为:

    所以整个过程中14 g Cu、Ag失去电子数等于0.5 mol O2得到的电子数。

    设Cu和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铜的质量为:m(Cu)=64 g·mol-1×0.05 mol=3.2 g

相关题目

选出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阜盛(盛、多)  
选出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阜盛(盛、多)         放诞(欺诈)           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     恍
 相距12 km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
 相距12 km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乙的速度是3 km/h,有一小狗以6 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
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氯化氢溶于水
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氯化氢溶于水 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碘升华   D.氯化钠熔化
图1-1-5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
图1-1-5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当前,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
当前,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改
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
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        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           
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抗利尿激素和
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