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6题。(12分)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6题。(12)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愈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与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有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可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22.本文作者欧阳修,字___,号醉翁、六一居十,为北宋古文运动代表作家。(1)

2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3)

A.圣贤不同于草木鸟兽众人之处就在于其不朽而存。

B.圣贤能不朽而存的原因是“修于身”、“施于事”、“见于肓”。

C.经史典籍中所载人物并非都是因为能言而流芳百世。

D.颜回能政事、善言语,是孔门中最受当时和后世推尊的弟子。

24.作者认为,___、___常常受际遇和才能的限制,达不剑不朽而存。(2)

25,本文说理,主要采用了事例论证法(2)

    (1)举《诗》《书》《史记》所传人物,是为了论述_______________。

    (2)举孔子弟子颜回例是为了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先秦儒家有“三不朽”的思想传统:“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本文对此有所继承和发挥,请根据文意作简要评述。(4)

 

答案

22.永叔(1) 

23D(3) 

24.施于事者见于言者(2) 

25(1)施于事矣,不见有言可也(2)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2) 

26.要点:(1)三者次序排列上继承了儒家传统,即修身第一,其次施事,其次见言。(2)修身即可达到不朽,不必待于施事,更不必待于见言。这就不同于儒家的三不朽。(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语言表述1)

相关题目

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
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 A 废藩置县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计算: -
计算: -
(3分)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
(3分)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步骤:A.安好纸带B.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带滑轮的木板上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
官船来往乱如麻,□□□□□□。(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官船来往乱如麻,□□□□□□。(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的值;    (2)求函数的值
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的值;    (2)求函数的值域.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袭”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袭”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