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1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

七年级1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__________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2)2号试管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3号试管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_。

(4)该实验成功可以说明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__开始被消化。

 

答案

(1)淀粉 唾液淀粉

(2)未加唾液,淀粉没有分解,遇碘液变蓝

(3)馒头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没有全部分解,遇碘液变蓝

(4)口腔

解析:碘液是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的,因为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进行初步消化,2号试管加的不是唾液,是清水,是作为对照实验,3号试管尽管加了唾液,但由于是馒头块,唾液不能将淀粉完全消化,所以滴加碘液仍然会变蓝。

 

相关题目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1954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HSO4- 、Cl- 、NO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HSO4- 、Cl- 、NO3-                    B.Fe3+、NH4+ 、SCN- 、OH- C.OH-、Ag(NH3)2+、Na+ 、K +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试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位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原理“随时随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社会主义改造②俄国十月
He is________to come this evening though it is raining heavily. A.likely   
He is________to come this evening though it is raining heavily. A.likely                    B.possible C.probable                  D.probably  
已知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是的前n项和,且,则数列的前5
已知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是的前n项和,且,则数列的前5项和为(  ) (A)或5    (B)或5   (C)    (D)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0分) 10.(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0分) 10.(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