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属于外源性维生素,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其化学式为C6H8O6,相对分子量为176.1,由于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半反应为:
C6H8O6 = C6H6O6 + 2H+ + 2e j y = 0.18 V
因此,可以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具体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1)准确移取0.01667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10.00 mL于碘量瓶中,加3 mol/L H2SO4溶液10 mL,10% KI溶液10 mL,塞上瓶塞,暗处放置反应5 min,加入100 mL水稀释,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2 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平行三次实验,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19.76 mL。
(2)准确移取上述Na2S2O3标准溶液10.00 mL于锥瓶中,加水50 mL,淀粉溶液2 mL,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且30 s不褪。平行三次实验,消耗I2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10.15 mL。
(3)准确称取0.2205 g的维生素C粉末(维生素C药片研细所得)于锥瓶中,加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 mL,2 mol/L HAc溶液10 mL,淀粉溶液2 mL,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且30 s不褪,消耗12.50 mL。
(4)重复操作步骤(3),称取维生素C粉末0.2176 g,消耗I2标准溶液为12.36 mL;称取维生素C粉末0.2332 g,消耗I2标准溶液为13.21 mL。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计算出该维生素C药片中所含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