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插秧歌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前人评价杨万里的诗,都认为他讲究“活法”,所谓“活法”就是努力用自己的眼和手,将“活泼泼”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捕捉到笔底来加以表现。请任选一联,谈谈杨万里的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活法”的?(3分)

答案

1)(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斗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1分)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1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分)

诗的首联,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虽直白通俗却极为传神,描画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诗的颔联,第三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出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第四句“雨从头上湿到胛” 写雨势之猛,明白如话,勾勒出农人冒大雨抢农时插秧的场景。

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

诗的颈联,是诗人巧妙插入的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用早餐小憩片刻,可是农夫依然低头弯腰劳作。“只不答”,不是说农夫一声不吭,而是写他争分夺秒手脚不停。一“唤”一“答”,生动活泼,描画出农人田间劳作紧张辛苦的场景。

诗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的答话,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秧苗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诗人选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吃苦耐劳的农人形象,描画出农人田间劳作虽紧张辛苦却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

后四句诗,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说明:可以任选一联,答案应包含两个方面:如何表现生活场景,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题目

如图,⊙O的弦AB∥CD,直径BE平分AD于点G,交弦CD于点H,过点B
如图,⊙O的弦AB∥CD,直径BE平分AD于点G,交弦CD于点H,过点B作BF∥AD交CD延长线于点F.【小题1】(1)求证:BF与⊙O相切;【小题2】(2)求证:DF=DH;
读世界各地温度年较差图,完成3~4题。 3.导致A地温度年较
读世界各地温度年较差图,完成3~4题。 3.导致A地温度年较差比B地小的主要原因是 A.A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小,B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大 B.A地降
作文:(45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①社会是一所学校
作文:(45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①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
设函数若,,则      (A) 0            (B)         
设函数若,,则      (A) 0            (B)             (C)1         (D)2
 — Why are you standing, Alice?  —I can’t see the blackboard clearly. T
 — Why are you standing, Alice?  —I can’t see the blackboard clearly. Two tall boys are sitting_______me. A.behind .    B.next to    C.between      D.in front of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加热     C、滴加
设P为锐角△ABC内任意一点,P点到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PD
设P为锐角△ABC内任意一点,P点到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PD、PE、PF,试求BD2+CE2+AF2的最小值.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的坐标为(0,24),经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的坐标为(0,24),经过原点的直线l1与经过点A的直线l2相交于点B,点B坐标为(18,6). (1)求直线l1,l2的表达式; (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