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歌德之勺张炜1987

08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歌德之勺

张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又是厨房。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这样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气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像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运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铁勺碰得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满了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好象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

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文章有删改)

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

21、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案

19、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答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这样的意思也可。

20、答案:(1)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

2)由勺子之大展开联想,表现歌德的不同寻常。答表现歌德非同一般。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也可。

21、答案:(1)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答出因为恩格斯是伟人,他的话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广为人知,我们耳熟能详这样的意思也可。

2)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

22、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相关题目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1<Q2的是(   ) A.CH4(g)+2O2(g)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1<Q2的是(   ) A.CH4(g)+2O2(g)=CO2(g)+2H2O(g) ΔH=-Q1 kJ·mol-1 CH4(g)+3/2O2(g)=CO(g)+2H2O(g) ΔH=-Q2 kJ·mol-1 B.S(g)+O2(g)=SO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B.更好地发挥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最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过量)FeCl2Fe(OH)2 B.SiSiO2H2SiO3 C.Na2CO3 NaHCO3NaOH D.NaCl(aq) NaHCO3Na2CO3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
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哪种组合
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哪种组合比较合理   A.凹面镜 大光圈                    B.平面镜 大光圈     C.凹面镜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金秋十月,如果你有幸外出旅游,亲身感受国庆的节日气氛
金秋十月,如果你有幸外出旅游,亲身感受国庆的节日气氛,那么你除了随身携带的零花钱,最佳选择是带上         (    ) A.大量现金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