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如图1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是 .

(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4)图2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5)温室效应是由 引起的,为了缓解温室效应,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分析;
(2)根据碳的几种单质的微观构成分析;
(3)“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来解答即可.;
(5)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的思路: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解答】解:(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的数字就是核电荷数;
(2)有结构模型图可看出:A、B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C是由分子构成;
(3)低碳环保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4)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B说法正确;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C错误;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建议可行;
B、前目的能源结构中,是以化石燃烧为主的,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根本不现实,故建议不可行;
C、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消耗,故建议可行;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能减少树木的采伐,就等于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了温室效应;故建议可行.
故答案为:(1)6;(2)C;(3)CO2;(4)C;(5)CO2;ACD.
【点评】本题是基础考察题,对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模型反映化学式理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