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

材料一: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 年到公元前1100 年……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 年到公元前850 年……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初年…… 

第二个寒冷期从一世纪到600 年……

第三个温暖期从 600 年到 1000 年……

第三个寒冷期从1000 年到1200 年……

第四个温暖期从1200 年到1300 年……

第四个寒冷期从1300 年到1900 年 ……

材料二:王俊荆在《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巍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在第二个寒冷期后半期,我国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俊荆的基本观点?你如何评价这样的观点?

答案

(1)分裂对峙走向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加强。(6分)

(2)气候的变化影响中原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国内的阶级关系(农民起义)、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9分);

评价:环境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但不能把社会的变迁完全归结于环境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5分)


解析:

相关题目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号角 头角 名角 群雄角逐 钩心斗角 B.供养  供销  供职  供认不讳  供求
Tea drinking was common in China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before anyone in
Tea drinking was common in China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before anyone in Europe had ever heard about tea.People in Britain were much slower in finding out what tea was like, mainly because te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有沉淀生成,加入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有沉淀生成,加入有气体生成的一组离子是(   )   A.、、、           B.、、、 C.、、、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颗行星围绕运转的母恒星比太阳略小,略冷,但和太阳一样属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一反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一反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感情,绘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
如图8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
如图8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最新题目